华北地区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动态与残留

被引:77
作者
吴永成
周顺利
王志敏
罗延庆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玉米; 土壤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周年氮肥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机制,在试验区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降雨量400mm左右,轻壤质底粘潮土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施氮量(0、90、180、270kgN/hm2)处理,重点研究了夏玉米大田土壤硝态氮动态与残留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吐丝期,最大根系分布深度约为1.2m。根干重密度(g/m3)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根群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80cm土体根重比例达95%以上,1m以下根重比例不足1%。土壤硝态氮测定表明,从播种前到收获期,各施氮量处理(0、90、180、270kgN/hm2)2m土体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均表现出“N”型曲线变化趋势。在玉米收获期,施氮处理(90~270kgN/hm2)2m土体均有明显的硝态氮残留积累,并且残留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施氮处理下层土壤(120~200cm)硝态氮残留积累量比不施氮处理高出50.4~95.4kgNO3-N/hm2。这说明,在玉米生育期降水影响下氮肥发生了淋溶,有部分氮肥已经向下移出玉米根区以外,积累在下层土壤中。这些残留积累在下层土壤中的硝态氮对于玉米来说很难被吸收利用,不仅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也成为污染地下水的潜在隐患。分析表明,各施氮处理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都显著大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之间比较,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并无显著差异。90kgN/hm2、180kgN/hm2和270kgN/hm2施氮处理下,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1.52%、13.37%、9.93%。根据本研究结果,从小麦-玉米种植体系考虑,玉米根区以下残留积累氮素的回收利用是提高周年氮肥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620 / 16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反硝化损失研究
    邹国元
    张福锁
    巨晓棠
    陈新平
    刘学军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10) : 1492 - 1496
  • [2] 施肥对华北高产区土壤NO-N淋失与作物NO-N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杨莉琳
    胡春胜
    不详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3, (05) : 501 - 505
  • [3] 旱地农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原因初探
    樊军
    郝明德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3) : 263 - 266
  • [4] 应用大型原状土柱渗漏计测定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硝态氮淋失
    黄满湘
    章申
    张国梁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1) : 11 - 16
  • [5] 桓台县高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动态研究
    刘光栋
    吴文良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04) : 75 - 78
  • [6] 玉米高产栽培的氮肥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段宗颜
    肖焱波
    苏凡
    张福锁
    金航
    陈新平
    孔令明
    雷宝坤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04) : 40 - 43
  • [7]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王朝辉
    刘学军
    巨晓棠
    张福锁
    [J]. 生态学报, 2002, (03) : 359 - 365
  • [8] 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Ⅱ.夏玉米
    周顺利
    张福锁
    王兴仁
    [J]. 生态学报, 2002, (01) : 48 - 53
  • [9]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NO-N累积的影响
    袁新民
    杨学云
    同延安
    李晓林
    张福锁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1) : 8 - 13+39
  • [10] 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
    李世清
    李生秀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 240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