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水污染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结构演变研究

被引:26
作者
石敏俊 [1 ]
郑丹 [2 ]
雷平 [3 ]
袁静沛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关键词
工业水污染; 空间格局; 工业COD; 技术效应; 规模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我国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有的统计数据不能提供区分区域和行业层面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无法刻画地市尺度上各个工业部门污染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空间认知是制定环境污染控制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基础。本文聚焦于工业水污染,构建了新的工业企业水污染排放的空间估算方法,估算分行业分区域的工业水污染排放量,来分析地市尺度上中国工业水污染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本文构建的空间估算方法首先将全国分行业污染排放量依据产值分解到省级和地市层面,再依据企业规模校正系数、生产工艺校正系数和环境管制能力校正系数对未考虑区域差异的排放强度进行校正,最后采用适时修正法对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结果进行部门和区域的平衡调整。以基于空间估算方法估算的工业COD为例,剔除个别异常值后,2010年省级尺度重点行业工业COD排放量估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2.7%,数据质量优良,显示本估算方法较强的适用性。根据本文的结果,发现2005年至2010年间我国工业COD的减排主要由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效应贡献,其中又以西部地区造纸及纸制品业贡献突出,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略有贡献,东北部地区贡献为负值。其他对工业COD减排作出较大贡献的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但不同产业的区域差异显著。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技术效应与规模效应同样显著的产业应当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The determinants of pollution levels: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 [J].
Jiang, Liangliang ;
Lin, Chen ;
Lin, Ping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4, 42 (01) :118-142
[2]   Regional and sectoral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restructuring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during the post-WTO period [J].
He C. ;
Wang J. .
GeoJournal, 2012, 77 (3) :361-381
[3]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air pollution: an analysis of the UK manufacturing sector.[J].Matthew A. Cole;Robert J.R. Elliott;Kenichi Shimamoto.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4, 1
[4]   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的估算及其特征——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J].
戚伟 ;
李颖 ;
刘盛和 ;
高晓路 ;
赵美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344-1356
[5]   中国制造业分布的地理变迁与驱动因素 [J].
石敏俊 ;
杨晶 ;
龙文 ;
魏也华 .
地理研究, 2013, 32 (09) :1708-1720
[6]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 [J].
吴爱芝 ;
孙铁山 ;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3, 68 (06) :775-790
[7]   中国省区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 [J].
毛琦梁 ;
董锁成 ;
王菲 ;
李俊 .
地理学报, 2013, 68 (04) :435-448
[8]   产业特征、环境规制与大气污染排放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制造业为例 [J].
傅京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2) :73-77
[9]   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赵海霞 ;
曲福田 ;
郭忠兴 .
环境保护, 2006, (04)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