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地体榴辉岩形成过程中流体活动的氧同位素制约

被引:10
作者
郑永飞
博斌
龚冰
肖益林
魏春生
李曙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合肥,合肥,合肥,合肥,合肥
关键词
氧同位素; 石英脉; 流体流动; 超高压变质作用; 苏鲁地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榴辉岩及其共生片麻岩内部石英脉进行了氧同位素研究。石英脉及其寄主岩石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的石英与其他矿物之间达到了氧同位素平衡,计算得到的平衡温度分别为:石英脉660~840℃,榴辉岩595~725℃,片麻岩505~665℃。石英脉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7.5‰,与寄主岩石的δ18O相似。指示变质流体与寄主岩石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同时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期间或之后只存在内部缓冲的流体流动。片麻岩的δ18O值低达-4‰,与共生榴辉岩的δ18O相似。因此,片麻岩和榴辉岩的原岩在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均出露过大陆地壳,可能一同遭受了古大气降水的热液蚀变作用。石英脉是在同位素平衡条件下从δ18O分布不均一的变质流体中沉淀出来的,这种流体则是由热液蚀变的榴辉岩原岩经脱水作用而形成,因而其δ18O值受寄主榴辉岩性质所控制。这些结果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期间变质流体在裂隙内部的有限流动提供了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