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区域土地生产力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叶依广
庞英
张全景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2] 曲阜师范大学资源与规划学院 南京 
[3] 曲阜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技术进步; 贡献率; 障碍分析; 政策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 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 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 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 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 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 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关于我国土地问题的思考 [J].
俞敬忠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5) :14-18+79
[3]   农村耕地抛荒与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探析 [J].
杨涛 ;
王雅鹏 .
调研世界, 2003, (02) :15-19
[4]   制度缺陷与耕地保护 [J].
吴次芳 ;
谭永忠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7) :69-73
[5]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杨桂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21-127
[6]   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J].
杨继瑞 .
国土经济, 1999, (05) :22-24
[7]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
[8]  
新增长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朱勇著, 1999
[9]  
经济计量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李长风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