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鄱阳湖枯水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构

被引:35
作者
王玉玉 [1 ,2 ]
于秀波 [1 ]
张亮 [1 ]
徐军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食物网; 鄱阳湖; δ13C; δ15N;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北部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吴城镇4个采样点95条鱼和其他食物网成分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构建了鄱阳湖枯水期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果表明,不同水域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不同,范围为-27.5‰~-24.6‰可以区分赣江、修水、鄱阳湖、长江和鄱阳湖湖交汇处水体的颗粒有机物特征。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核心区生物δ15N相对较低,而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星子、都昌两县附近水域生物体内的δ15N偏高,反映了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输入对系统的影响。在湖区不同位置捕获的相同品种水生生物δ13C值不同,反映了其不同的食物来源,用δ15N值计算发现其所占据的相对营养位置较为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181 / 11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鄱阳湖鱼类资源及渔业利用
    张堂林
    李钟杰
    [J]. 湖泊科学, 2007, (04) : 434 - 444
  • [2] 鄱阳湖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
    夏黎莉
    周文斌
    [J]. 江西化工, 2007, (01) : 105 - 106
  • [3]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李忠义
    金显仕
    庄志猛
    唐启升
    苏永全
    [J]. 生态学报, 2005, (11) : 260 - 268
  • [4] 黄东海生态系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的建立: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结果
    蔡德陵
    李红燕
    唐启升
    孙耀
    [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5, (02) : 123 - 130
  • [5] 利用稳定氮和碳同位素分析渤海湾食物网主要生物种的营养层次
    万祎
    胡建英
    安立会
    安伟
    杨敏
    伊藤光明
    服部达也
    陶澍
    [J]. 科学通报, 2005, (07) : 708 - 712
  • [6] 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碳同位素研究的初步结果(英文)
    蔡德陵
    王荣
    毕洪生
    [J]. 生态学报, 2001, (08) : 1354 - 1359
  • [7] 崂山湾潮间带食物网结构的碳稳定同位素初步研究
    蔡德陵
    洪旭光
    毛兴华
    张淑芳
    韩贻兵
    高素兰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4) : 41 - 47
  • [8] 13C/12C比值作为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示踪剂的研究──崂山湾水体生物食物网的营养关系
    蔡德陵
    孟凡
    韩贻兵
    高素兰
    [J]. 海洋与湖沼, 1999, (06) : 671 - 678
  • [9] 鄱阳湖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吕兰军
    [J]. 湖泊科学, 1996, (03) : 241 - 247
  • [10]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 科学出版社 , 王晓鸿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