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源库特性及其关系的研究(Ⅰ)——群体源的形成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6
作者
高聚林
刘克礼
翟利剑
张永平
刘景辉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呼和浩特
[3] 呼和浩特
[4] 呼和浩特
关键词
春小麦; 群体; 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了解春小麦群体源的形成与特性以及群体源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通过试验对不同密度和施肥处理下两个品种的叶片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下春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个品种间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差异。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品种的光合势与产量相关性增强。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势(LA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群体光合速率等叶片性状与群体干物质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采取适宜的密度与合理的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叶面积,将最大叶面积指数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绿叶面积,增强叶片光合能力,提高群体生长速率,是扩大干物质(源)生产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淮北稻茬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特征研究 [J].
朱新开 ;
严六零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1) :51-55
[2]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J].
王振林,尹燕枰,贺明荣,孙学振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144-150
[3]   小麦高产优化施肥模型及氮磷最佳配比的研究 [J].
王佳军 ;
张雪芹 .
河南农业科学, 1995, (03) :1-3
[4]   高产冬小麦群体光合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J].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1991, (06) :461-469
[5]   高产田小麦钾肥效应试验简报 [J].
孙鹏 ;
边峰 ;
隋方功 ;
丛惠芳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1, (02) :116-118
[6]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主编, 2004
[7]  
小麦栽培与生理[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彭永欣等著, 1992
[8]  
Rate of change in harvest index during grain-filling of wheat[J] . D. J. Moot,P. D. Jamieson,A. L. Henderson,M. A. Ford,J. R. Porter.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199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