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麦幼胚脱分化特性研究

被引:19
作者
伍碧华
郑有良
周永红
杨瑞武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都江堰
[2] 四川农业大学基础部!雅安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脱分化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试验在 N6 分别附加 2 ,4 -D(简称培养基 )和 2 ,4 -D+KT(简称培养基 )二种培养基上 ,对四川小麦推广品种、育种品系以及农家品种共 4 5个材料的幼胚脱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不同品种(系 )愈伤组织形成期明显不同。表现为平均半愈期变动于 2 .0~ 1 1 .0 d之间 ;全愈期变幅进一步增大 ,最早的为 4 .5d(大粒早 ) ,晚的 30 d尚未全愈。其中 ,4 4.4 %的材料脱分化进程较为整齐一致。 ( 2 )参试材料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变幅为 65.63%~ 1 0 0 .0 0 % ,其中 ,93.3%的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 90 %以上。 ( 3)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平均变幅为 0 .0 0 %~ 4 7.62 % ;多数材料在培养基间有波动 ,但其高低趋势具有相对一致性。 ( 4)愈伤组织增殖能力在所试材料间差异明显 ,其中 ,愈伤组织产量最高者达 2 4 5.50 mg/胚 (大粒早 ) ,最低者仅 9.35mg/胚 (繁六 ) ,50 mg/胚以上的材料占 1 7.8%。而培养基的作用则因材料而异 ,即一些材料在两种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产量相当 ;另一些材料在培养基 上明显高于培养基 上的愈伤组织产量。( 5)所试的 1 6日龄幼胚在离体培养下有胚发芽现象 ,胚发芽率因材料和培养基而异 ,其中最重者达 75.81 % (大粒早 ) ,最轻者为 0 .0 0 %。但是绝大多数材料能通过使用无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Transgeni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植株再生(英文) [J].
夏光敏 ;
李忠谊 ;
贺晨霞 ;
陈惠民 ;
RichardBrettell .
植物生理学报, 1999, (01) :22-28
[2]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建成 [J].
关畅 ;
曾寒冰 ;
李文雄 .
东北农学院学报, 1993, (02) :107-116
[3]  
Long-duration, high-frequency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ereal tissue cultures[J] . Murray W. Nabors,James W. Heyser,Thomas A. Dykes,Kirby J. DeMott.Planta . 1983 (5)
[4]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ultured immature embryos and inflorescences of Triticum aestivum L. (wheat): Evidence for somatic embryogenesis[J] . Peggy Ozias-Akins,Indra K. Vasil.Protoplasma . 19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