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威地区的胶南造山带,属秦岭-大别-胶南造山带的北东段,区内广泛分布着规模巨大的前寒武纪中、深构造相韧性剪切系统。按其形成序列及方式,大致可分为3种;①近水平伸展式韧性剪切系统,变形机制以位错滑动、位错蠕变为主。其变质的温压条件T为630~680℃,P为0.67GPa,剪应变值平均为4.47,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44.57~79.5MPa。形成于中元古代造山带演化早期的伸展裂陷阶段。②收缩挤压式韧性剪切系统,变形机制以粒间边界滑移为主。变质的温压条件T为600~700℃,P为0.77~0.85Gpa。剪应变值为1.2~2.1,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62.22MPa。形成于新元古代早~中期造山带挤压抬升阶段。③逆冲推覆式韧性剪切系统,变形机制以位错滑动,位错蠕变为主。变质的温压条件T为514℃,P为0.77GPa。其剪应变值为3~5,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69.96~85.76MPa。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造山带逆冲推覆造山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