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泉山前构造带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2
作者
吴长祥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山前构造带; 勘探; 地震波照明; 模型; 观测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山前构造带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但由于山前地形起伏大、纵向岩性变化快,地表被巨厚戈壁砾石覆盖,地下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给地震勘探带来野外施工、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等问题,最终导致采集资料信噪比低,不能准确成像。首先,通过开展非地震研究,弄清地下地质结构和盆山关系,提供非地震资料解释的初步的模型,结合其他勘探资料,建立山前相对合理的二维地下地质模型;其次,研究基于模型面向目的层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设计,利用分析得到的观测系统指导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分析认为,基于模型面向目的层的观测系统设计,采集的地震资料质量好、信噪比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9+151 +151-1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准噶尔盆地大油气田的勘探方向 [J].
何登发 ;
张义杰 ;
王绪龙 ;
贾进斗 ;
石昕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2) :117-121
[2]   波场数值模拟技术 [J].
佘德平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 (01) :16-21
[3]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J].
郝守玲 ;
赵群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 (02) :34-43
[4]   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多参数偏移成像 [J].
于鹏 ;
王家林 ;
吴健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4) :552-562
[5]   射线追踪方法的发展现状 [J].
张钋 ;
刘洪 ;
李幼铭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0, (01) :36-45
[6]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聚集史 [J].
王屿涛 ;
谷斌 ;
王立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4) :25-29
[7]  
地球物理引论[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光鼎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