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结构与特征

被引:16
作者
徐敦明
李志胜
刘雨芳
尤民生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福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杨凌
[4] 福州
[5] 湘潭
关键词
稻田; 杂草地; 生境; 寄生蜂; 群落; 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76 [生物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通过在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的系统调查、采集和室内标本鉴定,获知稻田中有67种寄生蜂,隶属16科;毗邻杂草地中有96种寄生蜂,隶属19科。稻田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稻田天敌总物种数的45.89%,杂草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杂草地大敌总物种数的46.60%。对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各种属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优势集中度指数均比稻田高,而均匀性指数值比稻田低。对杂草生境和稻田生境寄生蜂群落的优势种动态比较可知,寄生蜂优势种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是不相同的,在稻田生境中,优势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出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sp.)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及后期出现。然而在杂草地中,作为优势种,稻虱缨小蜂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等腹黑卵蜂出现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和后期,稻苞虫黑卵蜂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出现。两种锤角细蜂(Monelata sp.1和Acropiesta sp.2)是稻田的重要优势种,但不是杂草地的优势种;相反,稻蝽小黑卵蜂(Telenomus gifuensis)是杂草地的重要优势种,但不是稻田的优势种。由此可见,杂草地生境是稻田寄生蜂的种库之一,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和种群保存有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昆虫群落生态学.[M].庞雄飞;尤民生编著;.农业出版社.1996,
[2]   中稻稻田害虫与天敌区系调查 [J].
徐敦明 ;
李志胜 ;
刘雨芳 ;
庄家祥 ;
魏观如 ;
尤民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101-105
[3]   稻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节肢动物种类调查分析 [J].
刘雨芳 ;
古德祥 ;
张古忍 .
昆虫天敌, 2002, (04) :145-153
[4]   非稻田生境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动态 [J].
毛润乾 ;
古德祥 ;
张古忍 ;
张文庆 .
生态学报, 2001, (06) :942-947
[5]   论短期农作物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Ⅱ.群落重建的分析和调控 [J].
张文庆 ;
古德祥 ;
张古忍 .
生态学报, 2001, (06) :1020-1024
[6]   综防区和非综区稻田生境中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比较 [J].
毛润乾 ;
古德祥 ;
张古忍 ;
张文庆 .
生态学杂志, 2001, (03) :17-20
[7]   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建 [J].
邱道寿 ;
古德祥 ;
张古忍 ;
张文庆 ;
温瑞贞 .
蛛形学报, 2000, (01) :23-28
[8]   利用改装的吸虫器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群落 [J].
刘雨芳 ;
张古忍 ;
古德祥 .
植物保护, 1999, (06) :39-40
[9]   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卵寄生蜂的种类 [J].
毛润乾 ;
古德祥 ;
张文庆 ;
张古忍 .
昆虫天敌, 1999, (01) :45-47
[10]   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与群落的重建 [J].
张古忍 ;
古德祥 ;
张文庆 .
中国生物防治, 1997, (02)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