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产业分工机理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李娜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产业分工; 机理; 制造业; 江苏沿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产业分工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环境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基于这个双重转型过程的影响,本文从分工的生产要素、地区自身条件和环境影响条件等方面建立产业分工机理框架。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是产业分工的根本因素,地区自身条件和环境影响条件是产业分工影响因素,其中环境影响条件对产业分工作用更为明显。据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江苏沿江地区产业分工形成原因。其结论为,地区自身条件相似是沿江地区产业趋同的客观基础,并在全球化、市场化环境条件影响下,易形成以外资为主导的市场性产业趋同,而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产业非合意趋同。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研究.[D].郭斯顿.中南大学.2005, 06
[2]  
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同构演化趋势分析.[D].陈玲.天津财经学院.2004, 03
[3]   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模式比较与升级的方向——以苏州和温州为例 [J].
刘志彪 ;
张晔 .
河南社会科学, 2006, (05) :26-31
[4]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分工问题研究 [J].
刘乃全 ;
周维颖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2) :19-25
[5]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 [J].
宋一淼 ;
陈海华 .
市场论坛, 2005, (02) :45-48
[6]   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及对策 [J].
罗水清 ;
李明生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94-96
[7]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2) :19-26
[8]  
引资比拼隐患多.[J].顾列铭.中国外资.2004, 01
[9]   论重复建设的危害、成因及治理 [J].
卢嘉瑞 .
生产力研究, 2001, (Z1) :61-63
[10]   产业结构趋同的体制剖析 [J].
宋宪萍 .
理论界, 2000, (02)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