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

被引:83
作者
张啸飞 [1 ]
胡大一 [2 ]
丁荣晶 [2 ]
王卉呈 [1 ]
颜流霞 [1 ]
机构
[1] 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关键词
心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 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死亡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对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描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2004年及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的资料。该资料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点,其中城市64个,农村97个。心血管疾病ICD-10编码包括I05-109、111、120-127、130-152;脑血管疾病ICD-10编码包括160-169。通过按性别、年龄、城乡及地区叙述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同时将2008年和2004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进行对比来反映地区死亡的流行趋势。结果 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28.3/10万、71/10万、45.7/10万。采用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08年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低于2004年。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8年脑血管疾病40~59岁、60~79岁及80岁以上各年龄别死产率均有下降;而缺血性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40~59岁及60~79岁组呈现下降趋势,8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呈显著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总的粗死亡率上升了5.5/10万,缺血性心脏病总的粗死亡率上升了4.9/lO万,脑血管总的粗死亡率下降了6.4/10万。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80岁以上的农村缺血性心脏病和农村脑卒中高死亡率所导致。结论 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总的粗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28.3/10万、7l/lO万、45.7/10万,农村(除缺血性心脏病外)要高于城市。与2004年相比,我国2008年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高水平或高比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普遍存在及上升趋势,预示着人群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与下降的死亡率相结合,预示着人群存在着高患病率,尤其在城市人群中。因此,国家在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的二级预防同时,更要进一步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或初级预防,尤其是农村地区。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尤其是一级预防,将为我国人均健康寿命的提高做出实质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trend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J].
Wu, XG ;
Duan, XF ;
Gu, DF ;
Hao, JS ;
Tao, SC ;
Fan, D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5, 52 (01) :39-44
[2]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J].
杨功焕 ;
马杰民 ;
刘娜 ;
周灵妮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2) :5-11
[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4]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年死因监测数据集.[M].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胡盛寿; 孔灵芝; 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王陇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