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和二系籼粳交杂种F1农艺性状遗传表现的比较

被引:2
作者
沈圣泉
严菊强
张能义
薛庆中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
关键词
籼粳交配组模式;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参数估计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通过6个籼型三系不育系(A)和3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S)分别与7个粳型广亲和系(W)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两类不同配组模式(即AW和SW)的杂种优势的表现、农艺性状遗传特点及参试亲本基因效应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多数性状上,AW比SW型具有更强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而两者农艺性状遗传方差分量除主穗总粒数等外,在抽穗期、着粒密度和剑叶长的遗传分量则较为一致;参试亲本的加性效应预测值,是D汕A具有降低株高的效应,红突A、W6llls和浙南1号A具有明显地缩短生育期的效应,红突A、D汕A和协青早A有显著地增加每株穗数的效应,而02428、T984和轮回422则有增加主穗总粒数的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遗传分析的新方法 [J].
朱军 ;
季道藩 ;
许馥华 .
遗传学报, 1993, (03) :262-271
[2]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及其与亲本关系的研究 [J].
肖金华 ;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88, (01) :5-9
[3]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J].
曾世雄 ;
杨秀青 ;
卢庄文 .
作物学报, 1980, (04) :193-202+257
[4]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 [J].
邢祖颐 ;
李梅芳 ;
王淑敏 ;
何家齐 ;
张晓燕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0, (02) :24-30
[5]  
Estimation of variance and covariance components-MINQUE theory. Rao,C.R. J.Multivar.Anal . 1971
[6]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Ⅲ.籼粳交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J].
袁龙江 ;
邢祖颐 .
作物学报, 1989, (02) :182-188
[7]   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J].
朱军 .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01) :32-44
[8]   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J].
朱军 .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01) :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