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穴位对痛觉相关诱发脑电位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曾燕
梁勋厂
杨仲乐
张佳华
谢莺
茹立强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实验室,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实验室,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武汉,武汉,武汉,武汉,武汉,武汉
关键词
电针; 穴位; 痛觉诱发脑电位;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3.03.005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人体合谷穴和痛刺激正中神经时 ,其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相互作用。方法 :按照受试者、记录者、施针者三盲的方法 ,对 1 2例健康人进行 4系列试验。系列Ⅰ为非痛单独电刺激正中神经 ;系列Ⅱ为痛单独电刺激正中神经 ;系列Ⅲ为同时电刺激正中神经与合谷穴 ;系列Ⅳ为同时电刺激正中神经与合谷穴旁。刺激正中神经的电流强度在Ⅱ、Ⅲ、Ⅳ系列中相同。利用NeuroScan公司ESI 1 2 8脑电记录仪记录从 64个头皮电极点引出的体感诱发电位 (So 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 ,并比较各主波的绝对峰值和峰峰值及作二维地形图分析。结果 :系列Ⅰ未能引出明显的SEP晚成分 ;系列Ⅱ、Ⅲ、ⅣSEP中、晚成分N80 、P1 70 、N2 80 的绝对峰值大小关系为 :系列Ⅱ >系列Ⅳ >系列Ⅲ ,而早成分在 3系列中变化不明显。二维地形图显示 ,SEP早成分发生源位于对侧半球 ,晚成分位于中央略偏对侧 ,向前额部扩伸 ,系列Ⅲ 87 40ms以后各时间窗口信号强度明显弱于系列Ⅱ和Ⅳ。结论 :电针合谷穴明显抑制痛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痛觉诱发脑电位 ,穴位的镇痛效果好于非穴位 ,大脑皮质在针刺穴位镇痛过程中具有时间依赖的电活动 ,痛觉诱发电位可以实时反映电针穴位的镇痛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电针左合谷穴体感诱发电位17~60ms成分时-空衍变规律的研究 [J].
魏海峰 ;
孔健 ;
尚红燕 ;
杨秀珍 ;
庄鼎 .
针刺研究, 2000, (02) :112-116
[2]   合谷穴大体空间形态学观察 [J].
余安胜,赵英侠,严振国,李西林,余启绪 .
中医研究, 1996, (02) :12-15
[3]   针刺留针和激发循经感传对脑电地形图β节律活动的影响 [J].
庄鼎 ;
刘瑞庭 ;
杨秀珍 ;
于书庄 ;
李燕 ;
邢美蓉 ;
王永良 .
针刺研究, 1990, (04) :324-331+318
[4]  
Non-Painful and Painful Surface and Intra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t the Thenar and Hypothenar Sites: Differential Cerebral Dynamics of Early to Late Latency SEPs[J] . David M. Niddam,Thomas Graven-Nielsen,Lars Arendt-Nielsen,Andrew C.N. Chen.Brain Topography . 2001 (4)
[5]  
Aspirin analgesia evaluated b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man: Possible central action in brain[J] . A. C. N. Chen,C. R. Chapman.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 1980 (4)
[6]  
Pain-relate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following CO2 laser stimulation of foot in man. Xu X, Kanda M, Shinclo K, et 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 1995
[7]  
Central nervous pathway for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Localization of processing with functional MR imaging of the brain-peliminary experience. Wu MT, Hsieh JC, Xiong J, et al. Radiolog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