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被引:33
作者
徐长福
机构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2] 广东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实践; 劳动; 生产; 实践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2 [辩证唯物主义];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为参照,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了新的解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看作包括实践在内的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本性,从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人类自我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从充当手段到充当目的的变化看作历史运动的价值指向,从而为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为人类的普遍自由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此外,马克思还从实践出发将科学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所以,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是一种断裂式的革命,而是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综合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 [J].
俞吾金 .
哲学研究, 2002, (11) :16-21
[2]  
理解的实践.[M].张能为著;.人民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4]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洪汉鼎著;.人民出版社.2001,
[5]  
亚里士多德全集.[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  
历史与实践.[M].张汝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  
科学时代的理性.[M].(联邦德国)伽达默尔(Gadamer;H.G.)著;薛 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8]  
培根及其哲学.[M].余丽嫦著;.人民出版社.1987,
[9]  
人性论.[M].[英]休谟(D·Hume) 著;关文运 译.商务印书馆.1980,
[10]  
判断力批判.[M].[德]I·康德(Kant;I·) 著;宗白华 译.商务印书馆.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