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与大气季节内振荡

被引:31
作者
李崇银 [1 ,2 ]
潘静 [1 ]
田华 [1 ]
杨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 MJO;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 台风路径; 低频流场; 低频气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综合介绍了大气季节内振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主要内容是:大气MJO的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有比较明显的调制作用,在MJO的活跃期与非活跃期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数的比例为2:1;而在MJO活跃期,对流中心位于赤道东印度洋(即MJO第2~3位相)与对流中心在西太平洋地区(即MJO第5~6位相)时的比例也为2:1。在MJO的不同位相,西太平洋地区的动力因子和热源分布形势有很明显不同。在第2~3位相,各种因子均呈现出抑制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及台风发展的态势;而在第5~6位相则明显促进对流的发生发展。这说明MJO在不断东移的过程中,将影响和改变大气环流形势,最终影响台风的生成。对多台风年与少台风年850 hPa的30~60 d低频动能距平合成分析表明,在多台风年有两个低频动能的大值区,其中最显著的是低频动能正异常位于菲律宾以东15°N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地区,此区域正好为季风槽所在的位置。而少台风年的情况与多台风年相反,从阿拉伯海东部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一直到我国南海地区,都是低频动能的大值区,最大的低频动能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和我国南海南部;而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是低频动能的负距平区,季风槽偏弱,对台风生成发展不利。200 hPa速度势场清楚表明,多台风年(少台风年)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表现为高层辐散(辐合),增强(减弱)该地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不利于)台风的生成。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影响的研究表明,大气ISO)流场对台风路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其结果表明,台风生成时850 hPa低频气旋(LFC)的正涡度带(特别是最大正涡度线)走向往往预示着台风的未来走向;200 hPa的低频环流形势对台风的路径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与200 hPa低频反气旋(LFAC)相联系的200 hPa强低频气流对台风起着引导气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调制作用 [J].
潘静 ;
李崇银 ;
宋洁 .
大气科学, 2010, (06) :1059-1070
[2]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影响研究 [J].
田华 ;
李崇银 ;
杨辉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3) :283-292
[3]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研究 [J].
田华 ;
李崇银 ;
杨辉 .
大气科学 , 2010, (03) :559-579
[4]   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源地异常的成因分析 [J].
黄勇 ;
李崇银 ;
王颖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 (06) :590-598
[5]   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登陆前强度突变的大尺度环境诊断分析 [J].
胡春梅 ;
端义宏 ;
余晖 ;
于润玲 ;
杜秉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377-382
[6]   江淮流域夏季严重旱涝与大气季节内振荡(英) [J].
杨辉 ;
李崇银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3, (04) :540-553
[7]   夏季东亚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登陆中国台风的影响 [J].
张庆云 ;
彭京备 .
大气科学, 2003, (01) :97-106
[8]   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的分析 [J].
蒋乐贻 ;
应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1) :88-95
[9]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o 事件的发生 [J].
李崇银 ;
龙振夏 .
大气科学, 2001, (05) :589-595
[10]   1998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37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