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的垂直变化及氮储量(英文)

被引:7
作者
张玉革
姜勇
梁文举
闻大中
张玉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沈阳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沈阳,沈阳,沈阳,沈阳
关键词
潮棕壤; 土地利用; 土壤氮储量; 垂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在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林地等经过14年不同利用方式后0-150cm各土层(2003年11月取样)N的剖面分布及N储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全N、碱解N、NH4+-N和NO3--N含量发生明显的剖面差异;土壤N储量为林地>玉米地>撂荒地>水稻田,NO3--N含量为玉米地>水稻田>林地>撂荒地,说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生物量差异及N的生物循环对N行为的影响。100cm深度林地土壤平均N储量为11.41t穐m-2,分别是水稻田和玉米地土壤的1.65和1.25倍,而玉米地和撂荒地的土壤N储量无显著差异。玉米地和水稻田相对较高的NO3--N含量可能由于过量施用N肥和人为干扰所致。土壤碱解N与全N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29,p<0.001),而自然生态系统(林地和撂荒地)中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水稻田和玉米地)。过量施用N肥还导致耕地土壤中比撂荒地和林地积累更多的NO3--N。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对于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潜在贡献。图2表5参23。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6+250 +2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hort-rotation plantations of balsam poplars, aspen and willows on former arable land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II. Soil ecological effects[J] . A Jug,F Makeschin,K.E Rehfuess,C Hofmann-Schielle.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