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种的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经济参数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李勇
吕典秋
高云飞
邱彩玲
宿飞飞
刘尚武
王绍鹏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黑龙江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种; 小垄; 密度; 植株性状; 产量性状; 经济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2 [马铃薯(土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马铃薯原种在小垄栽培(垄距70 cm)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利用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种一代。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株距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共5个处理,采用通径分析探讨了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探讨了密度与植株性状(株高、主茎数和茎粗)、产量性状(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单株产量、产种量、繁殖系数、公顷产量)和经济参数(产投比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距在10~30 cm之间时,如果株高越高、主茎数越多,那么产量就越高;随着株距的增大,单株结薯数逐渐增多,单株产量逐渐增高,繁殖系数和产投比逐渐增大,主茎数和产种量无显著变化;垄株距为70×3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繁殖系数最大,产投比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是小垄稀植栽培的适宜密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标准参数研究──Ⅰ.不同种植密度对种薯产量和块茎大小的影响[J]. 王凤义,陈伊里,秦昕,吕文河,田兴亚.马铃薯杂志. 1996(04)
[2]   黑龙江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J].
杨艾如 .
中国马铃薯, 1987, (02) :42-46
[3]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