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死刑制度之立法原因比较

被引:5
作者
赵秉志
郑延谱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刑; 民意因素; 政治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中美两国尽管在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废止或严格限制死刑的世界性潮流面前,对死刑却采取了相似的政策——既保留死刑又限制其适用,其中既有民意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美国现阶段的高犯罪率、南方的私刑传统、历史上未经纳粹统治等因素导致其支持死刑的民意高涨,这对于政治精英、联邦最高法院及地区法官和检察官都有影响;在中国,现阶段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礼法传统与家族主义的深远影响,以及缺少西方启蒙运动洗礼等因素导致民意支持死刑,这对于执政党、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法官与检察官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政治因素方面,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划分以及盛行的联邦主义是影响其现行死刑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统治者所奉行的"乱世用重典"的治国之策和重刑主义的历史传统、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左"的错误,都是影响中国死刑制度的重要原因。对于中美两国死刑制度进行改造,应注意从民意与政治因素方面着手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限制死刑的理性思考——以100例死刑案件为视角 [J].
吴大华 ;
王飞 .
政治与法律, 2005, (03) :91-98
[2]   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 [J].
梁根林 .
法学研究, 2004, (04) :15-27
[3]  
理想与现实[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康均心著, 2005
[4]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公丕祥著, 2004
[5]  
法理念探索[M]. 法律出版社 , 吕世伦著, 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韩延龙主编, 1998
[7]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M]. 暨南大学出版社 , 马作武著, 1998
[8]  
大陆法系[M]. 知识出版社[美]约翰·亨利·梅利曼, 1984
[9]  
生死一线间——安乐死与死刑制度之探讨. 记欣. 商周出版社 . 2003
[10]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 朱俊强. http://www.paper800.com/paper138/ECCDDFC8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