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

被引:62
作者
黄金莉
赵大鹏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日本爱媛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首都圈; 地震层析成像; 三维P波速度; 强震的孕育; 低速层; 流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首都圈密集数字地震台网123个台站记录的2973个区域地震48750个精确P波到时数据, 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内详细的三维 P 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其空间分辨率在水平方向为 25~50 km, 在深度方向为 4~17 km. 该模型提供了区域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壳构造的新信息. 华北平原、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内展现出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变化特征. 在上地壳层位上, 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地形和岩性密切相关; 隆凹相间的华北盆地呈现出地震波速度快慢交替的东北-西南向异常带, 速度异常方向与区域断裂和构造的走向相同; 基岩广泛出露的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 在速度图上呈现出大面积的高速异常; 而分布在山间的第四纪沉积盆地显示出小范围的低速异常. 多数大地震(M≥ 6.0 级,如 1976 年唐山 7.8 级地震、1679 年三河平谷 8.0 级地震)都发生在高速块体的边侧, 而在这些强震的下面存在明显的低速和高导岩层. 我们认为这与 1995 年日本神户 7.2 级地震和 2001 年印度普杰(Bhuj)7.8级地震的情况类似. 这些低速和高导异常与流体有关, 下地壳中的流体容易引起中上地壳中发震层的弱化, 使孕震断层易于破裂, 从而发生大震.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成因及唐山地震机理研究 [J].
徐常芳 .
地学前缘, 2003, (S1) :101-111
[2]  
华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含义[J]. 汪素云,许忠淮,裴顺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J].
于湘伟 ;
陈运泰 ;
王培德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3, (01) :1-14
[4]   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 [J].
卢造勋 ;
蒋秀琴 ;
潘科 ;
白云 ;
姜德录 ;
肖立萍 ;
刘建华 ;
刘福田 ;
陈辉 ;
何建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3) :338-351+446
[5]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宋占隆 ;
石金虎 ;
邓宏钊 ;
杨健 ;
张成科 ;
任青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60-368+438
[6]   北京—怀来—丰镇剖面地壳上地幔构造与速度结构研究 [J].
祝治平 ;
张先康 ;
张建狮 ;
张成科 ;
赵金仁 ;
盖玉杰 .
地震学报, 1997, (05) :54-60
[7]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J]. 孙若昧,刘福田.地球物理学报. 1995(05)
[8]   我国华北等地区板内地震的深度分布及其物理背景 [J].
臧绍先 ;
杨军亮 .
地震地质, 1984, (03) :67-76
[9]   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 [J].
金安蜀 ;
刘福田 ;
孙永智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2) :172-182
[10]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