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发展思考

被引:14
作者
白耀东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后奥运; 体育改革; 举国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结论:中国体育将在举国体制的优化、机构改革;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投入与发展;全运会竞赛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突破现有模式;体育产业将成为中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人们的健身意识与健身观念亦将出现飞跃;从而走向真正的体育强国之路。建议:以全运会竞赛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多元化举国体制,促使我国体育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国体育崛起及其启示——兼谈中国体育“优先崛起”的战略价值 [J].
舒盛芳 .
体育科学, 2008, (01) :76-81
[2]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李元伟 ;
鲍明晓 ;
任海 ;
卢元镇 ;
王鼎华 ;
熊斗寅 ;
骆玉峰 ;
胡利军 .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08) :2-6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J].
杨桦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1-7
[4]   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 [J].
任海 ;
王凯珍 ;
肖淑红 ;
赵书祥 ;
陈国强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2) :1-5
[5]   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 [J].
许红峰 ;
黄汉升 ;
韩淑艳 ;
陈俊钦 ;
陈作松 ;
吴秀琴 ;
林呈生 ;
不详 .
中国体育科技 , 1999, (05) :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