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被引:16
作者
李薇
田中元
闫伟林
刘峥君
尹海英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钻井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机理; 微孔隙系统; 测井响应特征; 自动识别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8 [地下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咸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3参8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用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低电阻油层产液性质 [J].
高楚桥 ;
章成广 ;
肖承文 ;
宋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80-82
[2]   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与识别 [J].
刘英才 ;
余国义 ;
韩桂芹 ;
田中元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3) :8-9+4
[3]   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 [J].
欧阳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44-47
[4]   低阻油气层评价方法 [J].
孙建孟 ;
陈钢花 ;
杨玉征 ;
赵文杰 ;
金秀珍 .
石油学报, 1998, (03) :95-100+9-10
[5]  
渤海湾地区低电阻油气层测井技术与解释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部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