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力条件下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

被引:17
作者
赵兰坡
王杰
刘景双
刘淑霞
王艳玲
王鸿斌
张志丹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黑土; 有机无机复合体; 腐殖质组成; 胡敏酸类型;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394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Kumada法研究了不同肥力黑土及其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结果表明,黑土培肥后,粉粒和细砂复合体含量增多;土壤及各级复合体游离态和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游离态腐殖质的腐殖化度降低.这种作用在粉粒和细砂复合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随复合体粒径增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腐殖质提取率、游离态腐殖质含量及游离态胡敏酸的腐殖化度等均有降低趋势.胡敏酸分类结果表明,高肥土壤游离态胡敏酸均为RP型,低肥则为RP型和B型.随复合体粒径增大,游离态胡敏酸类型变化序列主要为A型(粘粒)→B型(粉粒)→RP型(细砂);无论粒径大小,结合态胡敏酸大多为A型.土壤培肥后,可使全土及各级复合体的游离态腐殖质的腐殖化度降低,进而会发生型变.在黑土中,游离态胡敏酸的型变主要体现在粉粒复合体中,结合态胡敏酸的型变主要体现在细砂复合体中.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