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格局原理的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30
作者
吴良林 [1 ,2 ]
罗建平 [3 ]
李漫 [1 ]
机构
[1]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3] 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环境工程; 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规模化整理; 景观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地整理目的主要包括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要求。该文探讨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定量评价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以喀斯特山区耕地整理为例,应用GIS(geo 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县大部分位于石山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均很低,而南部河谷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较高,河谷平坦区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为0.85,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17,前者为后者的5倍。表明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共同制约,不同地形和土地资源格局条件下,区域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之间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