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7
作者
李旭春
陈瑞英
机构
[1] 石家庄铁道学院计算机系
[2] 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 河北石家庄
[3] 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
大学生犯罪; 心理基础; 心理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越来越高。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认知存在着偏差,强烈的自卑心理、矛盾的失衡心理、冷漠心理及追求刺激的心理都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管理;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及重视心理素质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及对策思考 [J].
廖运华 .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 (03) :127-128
[2]   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 [J].
杨旭垠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1, (01) :34-36
[3]   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原因探析 [J].
黄牧怡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 (04) :64-67
[4]   当代大学生冷漠心理探索 [J].
刘亚兵 .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31-33
[5]   大学生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J].
姜秀华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02) :98-99
[6]   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J].
商光美 ;
何希耕 .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1) :44-47
[7]   关于大学生心理重负的思考 [J].
蒋芳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04) :41-43+79
[8]  
挑战自卑[M]. - 华龄出版社 , (奥)阿德勒(AlfredAdler)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