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

被引:17
作者
段春节 [1 ]
陈路原 [1 ]
吴汉宁 [2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开发处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开发地质特征; 叠合气藏; 下二叠统;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由山1、山2、盒1、盒2和盒3等气藏构成,这些气藏纵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连片分布。气藏类型为低渗透致密砂岩定容弹性驱动岩性气藏。山1和山2气藏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盒1、盒2和盒3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河道砂体沉积。盒2和盒3气藏所产天然气为干气,其余均为湿气。下二叠统叠合气藏为低丰度、中深层、中—低产大型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结果表明,盒3和山1气藏单井产量相对较高,稳产性好,盒2气藏次之,盒1和山2气藏单井产量相对较低。多层合采可以提高单井产量,间歇生产有利于气藏的稳产和提高气藏采收率。对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认识是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气藏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4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异常低压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 [J].
袁际华 ;
柳广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92-799
[2]   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的试验研究 [J].
付海峰 ;
何顺利 ;
田树宝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 35 (07) :125-127
[3]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与产能关系研究 [J].
刘伟新 ;
王延斌 ;
张文涛 ;
杨琦 ;
张庆珍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 (06) :557-563
[4]   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大面积岩性气藏分布与成因 [J].
付金华 ;
魏新善 ;
任军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64-667+691
[5]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沉积相 [J].
邢厚松 ;
肖红平 ;
孙粉锦 ;
肖建新 ;
刘锐娥 ;
张春林 ;
蔺洁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4) :345-351
[6]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山西组2~3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J].
韩会平 ;
侯云东 ;
武春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50-52+55+114
[7]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评价 [J].
罗月明 ;
刘伟新 ;
谭学群 ;
杨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4) :384-390
[8]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J].
郝蜀民 ;
李良 ;
尤欢增 .
中国地质, 2007, (04) :606-611
[9]   大牛地气田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J].
徐艳梅 ;
郭平 ;
黄伟岗 ;
陈召佑 ;
陈路原 .
特种油气藏, 2007, (03) :72-74+108
[1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J].
郝蜀民 ;
惠宽洋 ;
李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