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利性取向的德性反思

被引:31
作者
王学
机构
[1] 《教育研究与实验》
关键词
教育; 功利性; 价值取向; 立德树人; 道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丰富人性、培育德性、发展理性,实现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育人"是教育的第一价值。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一方面成为个人获得"私人利益"的竞争平台,另一方面又成为兼具工具性和功利性的"社会工程",教育工具价值淹没了本体价值。教育本体价值的失落,导致教育中道德的消退,受教育者的心灵的侵蚀,也弱化了教师的育人责任,虚化了教育的德性。要培养出表里如一、求真拒伪的个体,需审视教育功利性价值取向,揭示工具理性宰制教育所带来的问题,进一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从人文主义的道德价值维度反思教育,重建教育价值观念,重组教育的结构和功能,重构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高中生偶像崇拜与偶像参照效应的研究.[D].邸岩童.天津师范大学.2020, 08
[2]  
伦理学与教育.[M].彼得斯.商务印书馆.2019,
[3]  
教育何为?.[M].弗里里希·尼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
[4]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M].洛朗·亚历山大;让-米歇尔·贝尼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5]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M].N.凯瑟琳·海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  
优秀的绵羊.[M].德雷谢维奇.九州出版社.2016,
[7]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M].吴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13,
[9]  
我不原谅.[M].钟道然;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0]  
现代性与大屠杀.[M].(英) 鲍曼 (Bauman;Z.) ; 著.译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