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徐六泾流量与大通流量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19
作者
唐建华
刘玮祎
赵升伟
机构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关键词
长江口; 徐六泾; 大通; 流量; 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水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为掌握长江的实际入海流量,基于长江大通水文站和长江口徐六泾水文站2008年全年流量资料,初步分析探讨了徐六泾流量和大通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徐六泾日流量和大通日流量过程基本一致,但徐六泾日流量过程较大通滞后4~6 d;徐六泾与大通日流量差值存在14.8、28.4、166.6 d的变化周期,分别对应天文潮的半月周期、月周期和春秋大潮周期的变化;从全年看,徐六泾流量略大于大通流量;大通流量基本可代表长江的入海流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流域年径流时间序列的奇异谱分析 [J].
李亚伟 ;
詹卫华 ;
卫东山 ;
董青 .
水电能源科学, 2010, 28 (10) :19-22
[2]   华北山区东台沟小流域沟道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J].
宋闰柳 ;
于静洁 ;
薛明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 8 (05) :42-45
[3]   基于小波消噪和混沌序列的SVM模型研究应用 [J].
张树奎 ;
鲁子爱 .
水电能源科学, 2010, 28 (06) :4-6+170
[4]   Morlet小波在降雨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J].
祁顺杰 ;
陈皓锐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 8 (03) :79-82
[5]   水文序列分析中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消噪方法 [J].
桑燕芳 ;
王栋 ;
吴吉春 ;
朱庆平 .
水利学报, 2009, (08) :919-926
[6]   里下河地区引江能力分析 [J].
陈锡林 ;
闻余华 ;
王永东 ;
孙钲兰 .
人民长江, 2007, (08) :43-45+183
[7]   长江口水沙入海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J].
汪亚平 ;
潘少明 ;
HVWang ;
高建华 ;
杨旸 ;
王爱军 ;
李占海 ;
吴中 .
地理学报, 2006, (01) :35-46
[8]   美国东部近岸海流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J].
叶英 ;
董波 .
海洋预报, 2005, (01) :22-30
[9]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对长江河口水资源的影响 [J].
李键庸 ;
刘开平 ;
季学武 .
人民长江, 2003, (06) :8-10+61
[10]   长江大通-河口段枯季的径流量变化 [J].
张二凤 ;
陈西庆 .
地理学报, 2003, (02) :2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