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被引:121
作者
李荣社
计文化
赵振明
陈守建
孟勇
于浦生
潘小平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昆仑山; 早古生代; 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昆仑山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东、西昆仑经历了早古生代造山作用。依据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性质及其产出状态、相伴的沉积、岩浆建造,结合前寒武纪地层的出露情况和变质热事件,将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分为3个大的构造单元,昆中构造带为早古生代的岩浆弧,北部为由库地-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滩间山群、奥陶系—志留系未分地层等相关边缘沉积体组成弧后盆地沉积、岩浆建造系统,南部为由柳什塔格-吐木勒克-乌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纳赤台群、温泉沟群共同组成弧前复理石增生楔杂岩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 [J].
李继亮 .
地质通报, 2004, (Z2) :947-951
[2]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解体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J].
郝杰 ;
刘小汉 ;
方爱民 ;
肖文交 ;
B.F.Windley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10) :110-114+116
[3]   再论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王军 ;
苏犁 ;
宋述光 .
地质通报, 2003, (10) :745-750
[4]   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水口群的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锆石U-Pb SHRIMP年龄证据 [J].
张建新 ;
孟繁聪 ;
万渝生 ;
杨经绥 ;
董国安 .
地质通报, 2003, (06) :397-404
[5]   新疆于田普鲁一带早古生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王炬川 ;
韩芳林 ;
崔建堂 ;
张俊良 .
地质通报, 2003, (03) :170-181
[6]   初论昆祁秦缝合系 [J].
边千韬 ;
赵大升 ;
叶正仁 ;
常承法 ;
罗小全 ;
高山林 .
地球学报, 2002, (06) :501-508
[7]   西昆仑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韩芳林 ;
崔建堂 ;
计文化 ;
李海平 ;
郝俊武 .
地质通报, 2002, (Z2) :573-578
[8]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变质峰期和逆冲构造变形年代的精确限定 [J].
陈能松 ;
何蕾 ;
王国灿 ;
张克信 ;
孙敏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08) :628-631
[9]   西昆仑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初探 [J].
韩芳林 ;
崔建堂 ;
计文化 ;
李海平 ;
郝俊武 .
陕西地质, 2001, (02) :8-18
[10]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J].
肖文交 ;
侯泉林 ;
李继亮 ;
B.F.Windley ;
郝杰 ;
方爱民 ;
周辉 ;
王志洪 ;
陈汉林 ;
张国成 ;
袁超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0, (S1)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