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12
作者
艾明 [1 ]
况利 [1 ]
王敏建 [1 ]
沈岩 [1 ]
李大奇 [1 ]
高新学 [1 ]
陈建梅 [1 ]
黎雪梅 [1 ]
牛雅娟 [2 ]
费立鹏 [2 ]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2]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特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了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7%(169/9808),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4.2,95%CI:3.1~5.9)、一级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1.7~4.7)、认识的人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2.1~3.9)、已发生性行为(OR=2.7,95%CI:1.9~3.9)、近1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5,95%CI:1.8~3.6)、女性(OR=2.5,95%CI:1.8~3.5)、其他血缘关系亲属有自杀行为(OR=2.4,95%CI:1.6~3.4),P值均小于0.001。结论大学生自杀现象并不罕见,应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引用
收藏
页码:594 / 5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乡村严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及惠郁 ;
许永臣 ;
卞清涛 ;
何凤生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 (04) :38-43
[2]   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J].
徐慧兰 ;
肖水源 ;
冯姗姗 ;
陈希希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4) :19-22
[3]   成都市区中学生自杀未遂的现况调查 [J].
张志群 ;
郭兰婷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3) :24-26
[4]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J].
王东波 ;
赖根祥 ;
夏朝云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2, (02) :88-89
[5]   1998年我国生育年龄段人群中自杀的死因分析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中国公共卫生, 2001, (07) :82-84
[6]   抑郁症的自杀未遂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胡泽卿 ;
刘协和 ;
曹莉萍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7, (02) :7-10
[7]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China: 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J] . Michael R Phillips,Gonghuan Yang,Yanping Zhang,Lijun Wang,Huiyu Ji,Maigeng Zhou.The Lancet . 2002 (9347)
[8]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99[J] . Michael R Phillips,Xianyun Li,Yanping Zhang.The Lancet . 2002 (9309)
[9]   Suicide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J].
Phillips, MR ;
Liu, HQ ;
Zhang, YP .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1999, 23 (01) :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