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油田水元素组成与形成

被引:17
作者
钱一雄
蔡立国
顾忆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北京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4] 江苏无锡 
[5] 江苏无锡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关键词
油田水; 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 蒸发; 浓缩; 淡水淋滤; 塔河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5 [矿水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河油区的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成分差异较大、成因复杂。该文根据对塔河油区油田水的常规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统计分析,并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与原始海水平均含量、氯化钠蒸发阶段中海水的含量相比反映其相对的浓缩程度,同时与淡水平均含量及水岩反应结果来推测淡水淋滤等水岩反应作用程度。研究表明,塔河奥陶系中的油田水中Cl-/Br-为322~337,接近残余海水中卤素元素中溴富集的低限值,同时相对富集卤素元素或挥发份组分和铁族元素中的铬、钒,因而具有典型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田水特征;而石炭系中油田水中为Cl-/Br-为1399.8,具有贫溴的溶滤水特征;三叠系碎屑岩中油田水中相对富集了亲铜元素和高含量锗。上述油田水中大多均具有"变质水"的δ18O、δD值,三叠系油田水δ18O负偏更明显,指示了后期可能受淡水改造;奥陶系油田水主要受原始海水控制,早期存在大气水淋滤-淋溶作用,石炭系油田水经过含膏层过滤反应及大气水的淋滤;而三叠系油田水则经大气淡水的淋滤-水岩等复杂的地质过程而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51 / 7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Basin scale evolution of formation waters: diagenetic and formation water study of the Triassic Chaunoy Formation, Paris Basin. R H Worden, M L Coleman, J M Matra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9
[2]   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成因探讨 [J].
蔡立国 ;
钱一雄 ;
刘光祥 ;
韩燕英 ;
张鹏德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57-60
[3]  
Modelling of oxygen isotope evolution of seawater: implications for the clim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f marine sediments. Lecuyer C, Allemand P.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9
[4]  
Reconstruction of in situ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formation waters. Palaandri J A, Reed M H.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2001
[5]  
Chemical evolution of seawater during the pHanerozoic: Implication from the record of marine evaporites. Horita J, Zimmermann H, Holland H D.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2002
[6]  
Geofluids:origin,migration and evolution of fluids insedimentary basins. ParnellJ. GeologicalSociety,London,SpecialPubli-cation . 1994
[7]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水特征离子及意义 [J].
周晓芬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372-374
[8]  
油田水地球化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美]柯林斯(A·G·Collins) 著, 1984
[9]  
水—岩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理论及应用[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文冬光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