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致”不寐与情志“治”不寐

被引:23
作者
燕燕
郑洪新
李睿
机构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情志因素; 不寐; 病因病机; 防治;
D O I
10.13194/j.jlunivtcm.2008.09.60.yany.036
中图分类号
R256.23 [失眠、健忘];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阐述情志因素与不寐在病因病机和防治方面的关系。在病因病机方面,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因素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长久就会导致七情失调,从而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不寐,究其主要情志改变有恼怒、喜极、思虑、悲忧、惊恐5种因素,总属真阴精血不足、阳不入阴而神有不安。在防治方面,认为中医情志疗法可采用"以情胜情疗法"、"移情易性疗法"、"宁神静志疗法",这些疗法对治愈情志因素引起的不寐疗效较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5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 [J].
苏泓 ;
王翘楚 .
中医药通报, 2006, (01) :51-53
[2]   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蒋春清 ;
陶建青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01) :113-115
[3]   失眠证从脾胃论治 [J].
李景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01) :28-28
[4]  
失眠[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姚克裘,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