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次生林恢复过程中天然更新的动态

被引:24
作者
金永焕
李敦求
姜好相
周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韩国汉城大学森林科学部
关键词
次生林; 恢复; 更新; 长白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4.1 [天然更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长白山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年度进行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择伐后28年恢复期间高度小于3 m的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恢复初期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较低,随着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超过75%,且15年后变化相对较小;次生林内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密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恢复15年时分布密度达7 500株/hm2,此后分布密度的变化相对较小;在次生林内幼苗幼树主要是集中分布在距最近立木1.5~3.5 m的范围内,随着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幼树的分布范围相对靠近立木,幼苗的分布范围则相对远离立木。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长白山区天然红松阔叶林乔木种多样性变化
    金永焕
    谷会岩
    申光日
    周莉
    代力民
    牟强
    王景田
    李太兴
    [J]. 山地学报, 2004, (01) : 59 - 65
  • [2] 阔叶红松林林冠斑块特征及其与林木更新的关系
    国庆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 1541 - 1543
  • [3]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条件的研究
    徐振邦
    代力民
    陈吉泉
    王战
    戴洪才
    李昕
    [J]. 生态学报, 2001, (09) : 1413 - 1420
  • [4] 阔叶红松林择伐强度及更新技术的研究
    冯志忠
    刘云洲
    宋海玉
    郝志杰
    [J]. 森林工程, 2001, (02) : 1 - 2+16
  • [5] 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择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李晓磊
    毕永华
    姜立春
    [J]. 森林工程, 1999, (05) : 1 - 2
  • [6] 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及幼年生长与林分结构关系的研究
    王树力
    武敬辉
    史永纯
    [J].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8, (01) : 8 - 12
  • [7] 采伐强度对森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董希斌
    安景瑞
    韩玉华
    [J]. 吉林林业科技, 1997, (01) : 23 - 25+15
  • [8] 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的影响
    姜金波,姚国清,胡万良
    [J]. 辽宁林业科技, 1995, (03) : 21 - 27+30
  • [9] 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研究
    李昕
    徐振邦
    陶大立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9, (06) : 1 - 7
  • [10] 红松混交林生态与经营[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李景文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