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海南雷暴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44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辛吉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吴胜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姜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部队气象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杨昌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陈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部队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雷暴日数;
EOF分析;
环流背景;
不稳定因子;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8.04.005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6~2005年海南地区18个市、县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全省雷暴集中发生在4~10月,盛发期在5~9月;雷暴异常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表现在雷暴频繁年低纬地区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雷暴偏少年则副高较强,脊线偏西。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TT指数对海南的雷暴有一定预报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云南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灾害学, 2007, (02) : 87 - 9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迎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省气象局雷电中心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张腾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省气象局雷电中心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刘雪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省气象局雷电中心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谢屹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省气象局雷电中心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徐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省气象局雷电中心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 [2] 陕西大范围雷暴850hPa能流场特征分析[J]. 陕西气象, 2007, (02) : 29 - 32高菊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防雷中心 陕西省防雷中心庞亚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市气象局 陕西省防雷中心梁生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陕西省防雷中心
- [3] 广州地区雷电时空分布特点及天气学分析[J]. 气象科技, 2006, (06) : 679 - 683林良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梁巧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温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曾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
- [4] 近50年广东省雷暴、闪电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 539 - 546易燕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杨兆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万齐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蒙伟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5] 江苏雷暴日发生规律及其大气环流预报模型的建立[J]. 气象科技, 2006, (05) : 532 - 537张旭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许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溧水县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陈广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防雷中心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6] 上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588 - 594胡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端义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台风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 夏季南海季风槽与印度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之比较[J]. 大气科学, 2006, (03) : 377 - 390潘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陕西雷暴灾害及时空分布特征[J]. 灾害学, 2005, (03) : 99 - 102李亚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杜继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鲁渊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雷向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9]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 灾害学, 2005, (02) : 83 - 88李照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康凤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马胜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 [10] 广西雷暴活动特点分析[J]. 热带地理, 2004, (02) : 123 - 126+154吴恒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广西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