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乳腺癌:从“疾病”到“残缺”的女性身体

被引:57
作者
黄盈盈
鲍雨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身体; 乳腺癌; 正常; 残缺; 女性;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3.02.001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在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背景下,本文关注女性乳腺癌问题。基于对14位有乳腺癌经历女性的深度访谈后发现,经历乳腺癌女性的身体与其说是一种患病的身体,不如说是一种被视为残缺(了乳房)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态身体。"残缺"表现在身体机能与感受(疼痛感与行动受阻)、身体形象(掉发与切乳)、个体认同(患者身份、女性身份及正常的社会人身份)和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本文展现了女性在经历乳腺癌的过程中(尤其是被切除了乳房之后)如何面对、管理被医学与社会标定为"残缺"的身体,如何努力恢复身体和"正常"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身体从医疗空间走向社会空间时,"残缺"感与正常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多重性与政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20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器官移植病人的后移植生活:一项身体研究 [J].
余成普 .
开放时代, 2011, (11) :130-152+156
[2]   母职的想象: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 [J].
林晓珊 .
社会, 2011, 31 (05) :133-157
[3]   慢性病与人生进程的破坏——评迈克尔·伯里的一个核心概念 [J].
郇建立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229-241
[6]   论身体 [J].
郑震 .
社会学研究, 2003, (01) :52-59
[7]  
凌驾于女性身体之上的美[D]. 刘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8]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希林, 2011
[9]  
疾痛的故事[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克莱曼 (Kleinman, 2010
[10]  
污名[M]. 商务印书馆 , (美) 戈夫曼,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