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述评

被引:10
作者
姚魁武
王阶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2] 北京
关键词
证候; 证候实质;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3.09.84.yaokw.049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证候实质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用相对客观监测指标对证做出定量诊断 ,并以此为中介物 ,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几十年来 ,分别从不同角度在五脏证、阴阳证、寒热证实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却发现根据各个局部的结果并不能找到某个或某一组对于某一个证非常特异的客观指标 ,反而发现许多指标在不同病的同一证中的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 ,而在不同证候中又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状态。反思这些研究成果 ,其原因应归结于证候实质研究中存在着弱特异性这一特征 ,而弱特异性主要源于中医证候所隐含的多态性和同态性。通过这些思考 ,认为单纯用直观、线性的方法去把中医证候和西医理化指标进行一对一的对应 ,已经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只有综合运用现代研究成果 ,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探索中医证候的实质 :1.围绕中医的临床实践 ,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有关要求 ,对中医理论概念进行规范。 2 .继承发掘古代文献精华内容与当代专家的系统调研相结合。 3.采用临床流行病学 /DME方法 ,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4 .积极合理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494 / 1495+1542 +154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必要的软化──证候实质研究的再思考附视频 [J].
佟彤 .
医学与哲学, 1996, (08) :434-435
[2]   中医证候经典定义的探讨与意义 [J].
唐农 .
广西中医药, 1995, (03) :35-37
[3]   证候实质研究中弱特异性的正面观 [J].
陈小野 .
医学与哲学, 1995, (06) :311-313
[4]  
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梁茂新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