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被引:45
作者
王曙光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贫困; 反贫困; 族群型贫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 [J].
王曙光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7 (03) :112-117
[2]   农村贫困的影响面、持续性和返贫情况 [J].
王萍萍 ;
闫芳 .
调研世界, 2010, (03) :5-6+34
[4]   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对策 [J].
赖景生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 (03) :59-66
[5]   小额信贷:来自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启示 [J].
王曙光 .
中国金融, 2007, (04) :28-29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 [J].
胡鞍钢 ;
胡琳琳 ;
常志霄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105-115
[7]   “能力贫困”与农村反贫困视角选择 [J].
段世江 ;
石春玲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S1) :99-104
[8]  
社会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与反贫困[M]. 人民出版社 , 王曙光, 2008
[9]  
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 华厦出版社 , 王曙光等著, 2006
[10]  
扶贫模式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吴国宝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