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疏优化的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方法

被引:8
作者
洪明坚 [1 ,2 ,3 ]
温志渝 [1 ,2 ]
张小洪 [3 ]
机构
[1]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2] 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
[3] 重庆大学软件学院
关键词
光谱学; 近红外; 波长选择; 稀疏优化;
D O I
10.19650/j.cnki.cjsi.2011.05.025
中图分类号
O657.33 [红外光谱分析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波长选择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模型的复杂度、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了现有的波长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波长选择的稀疏特性,并利用这一特性,构造了一种新的波长选择算法。它将波长选择问题转化为稀疏优化问题,再根据优化结果对波长进行排序,然后选择前面的部分波长。采用两个近红外光谱数据集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同时与UVE-PLS和GAPLS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选择最少的波长点,而且在模型的复杂度和预测误差方面,达到甚至优于现有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波长选择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14 / 11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岭回归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及最优波长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 张曼,刘旭华,何雄奎,张录达,赵龙莲,李军会.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5)
  • [2] 连续投影算法及其在小麦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中的应用[J]. 成忠,张立庆,刘赫扬,诸爱士.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4)
  • [3]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茶叶成分检测仪的软件研制
    吕进
    赵鑫祥
    刘辉军
    施秧
    张建庭
    [J]. 仪器仪表学报, 2009, 30 (11) : 2411 - 2416
  • [4] 小波包正交校正法用于近红外光谱的干扰消除
    彭丹
    徐可欣
    高晶
    [J]. 仪器仪表学报, 2009, 30 (01) : 20 - 24
  • [5] 一种用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选择的新方法
    陈孝敬
    吴迪
    虞佳佳
    何勇
    刘守
    [J]. 光学学报, 2008, (11) : 2153 - 2158
  • [6]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
    褚小立
    袁洪福
    陆婉珍
    [J]. 化学进展, 2004, (04) : 528 - 542
  • [7] 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与应用[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严衍禄主编, 2005
  • [8]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 中国石化出版社 , 陆婉珍等编著, 2000
  • [9] Interval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 i PLS): A Comparative Chemometric Study with an Example from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J] . L. N?rgaard,A. Saudland,J. Wagner,J. P. Nielsen,L. Munck,S. B. Engelsen.Applied Spectroscopy . 2000 (3)
  • [10] SPECTRAL TRANSFORMATION AND WAVELENGTH SELECTION IN NEAR-INFRARED SPECTRA CLASSIFICATION
    WU, W
    WALCZAK, B
    MASSART, DL
    PREBBLE, KA
    LAST, IR
    [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5, 315 (03) : 243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