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生物学理论阐释阴虚证的本质

被引:22
作者
申维玺
孙燕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阴虚证; IL; 证候; 阴液亏虚证; TN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 [一般病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申维玺博士、副教授1989年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从事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近20年,1996年始在导师孙燕教授指导下进行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孙燕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协和医大名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WHO癌症部顾问。是我国第一代肿瘤内科学专家,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实验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出版《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等多本专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w et al. Dominique. Journal of Interferon and Cytokine Research . 1996
  • [2] Wassim Y et al. 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 . 1996
  • [3] Charles A.et al.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 1993
  • [4] Dinarello. Charles A. Blood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