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及低体温大鼠下丘脑中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与环一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

被引:5
作者
齐云
霍海如
郭淑英
周军
田甲丽
姜廷良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药理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药理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药理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药理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药理室北京,北京,北京,上海,北京,北京
关键词
发热; 低温; 腺苷酸环化酶; 环AM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4.6 [体温调节的障碍、发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和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观察发热和低体温大鼠下丘脑中腺苷酸环化酶 (AC)活性与cAMP含量的经时变化。结果 :(1)鲜酵母皮下注射后 4h引起体温明显升高 (P <0 0 1) ,并长时间维持在高位水平 ,AC活性在造模后 3h达峰值 (P <0 0 5 ) ,其后活性迅速下降 ,历 3h又再度上扬超出正常水平 (P <0 0 1) ;cAMP含量的变化是由低渐高 ,且与体温的变化趋势相似。 (2 )安痛定腹腔注射后 15min动物即呈现低体温状态 (P <0 0 5 ) ,在造模后45minAC活性及cAMP含量均降至最低点 (P <0 0 5 ) ,其后AC活性及cAMP含量均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 :(1)在发热模型中 ,下丘脑AC活性的增强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多是动物体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2 )在低体温模型中 ,AC活性的明显下降以及cAMP含量的明显减少表明cAMP与动物的低温状态有关 ,但降温的始动环节不依赖于cAMP。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发热及低体温大鼠下丘脑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经时变化
    齐云
    霍海如
    郭淑英
    田甲丽
    周爱香
    李晓芹
    杨镇珲
    姜廷良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1, (12) : 51 - 53
  • [2] 组织匀浆腺苷酸环化酶的简易测定法
    张书岭
    尹桂山
    [J].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1, (02) : 18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