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25
作者
陈发虎
饶志国
张家武
金明
马剑英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陇西黄土高原; 末次冰期; 有机碳同位素C3植物;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陇西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分辨率(100年间隔)的塬堡黄土剖面,讨论了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控制因素.结果发现,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于-22.6‰--27.5‰之间.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不同,研究区末次间冰段有机碳显著偏负于早晚末次冰期,偏负达4‰.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指示了纯C3植物对温度、降水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耦合响应.从末次冰期间冰段到盛冰期,降温和大气CO2浓度减少导致有机碳同位素偏正1.5‰~2.0‰,塬堡剖面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主要记录了季风降水的大幅度变化,可以用来重建古降水,估算出间冰段降水比盛冰期偏多250-310 mm,比早末次冰期高出100 mm.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塬堡黄土剖面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的波动可能记录了千年尺度季风降水的快速变化.同时,黄土高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将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归结成C3/C4丰度变化而用来指示夏季风强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310 / 13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进展 [J].
饶志国 ;
朱照宇 ;
陈发虎 ;
张家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1) :62-69
[2]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与C3/C4植被类型转换研究 [J].
饶志国 ;
陈发虎 ;
曹洁 ;
张平中 ;
张平宇 .
第四纪研究, 2005, (01) :107-114
[3]   稳定碳同位素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国安 .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471-484
[4]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末次盛冰期以来的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控制 [J].
顾兆炎 ;
刘强 ;
许冰 ;
韩家懋 ;
杨石岭 ;
丁仲礼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58-1464
[5]   中国北方黄土区C-3草本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J].
王国安 ;
韩家懋 ;
刘东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550-556
[6]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J].
陈拓 ;
杨梅学 ;
冯虎元 ;
徐世健 ;
强维亚 ;
何元庆 ;
安黎哲 .
冰川冻土, 2003, (01) :83-87
[7]   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J].
冯虎元 ;
安黎哲 ;
陈拓 ;
徐世健 ;
强维亚 ;
刘光 ;
王勋陵 .
冰川冻土, 2003, (01) :88-93
[8]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9]   40~30ka B.P.中国西北地区暖湿气候的地质记录及成因探讨 [J].
杨保 ;
施雅风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60-68
[10]   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环境分析 [J].
陈拓 ;
马健 ;
冯虎元 ;
何元庆 ;
徐世健 ;
强维亚 ;
安黎哲 .
干旱区地理, 2002, (04) :34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