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续)
被引:1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严文明
机构
:
[1]
北京大学
来源
:
农业考古
|
1982年
/ 02期
关键词
:
野生稻;
广东;
丁颖;
开阳;
长江下游;
栽培稻;
浮稻;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二、野生稻的分布及栽培稻的起源问题栽培稻是由野生稻培育成功的,而野生稻不只一种,栽培稻品系更为复杂。所以要探索栽培稻的起源,特别是某一地区是否即是起源中心之一,除了在那里必须发现有较早的栽培稻遗存以外,还必须有(或历史上曾经有过)野生稻的分布,而那种野生稻同当地最早的栽培稻又必须在遗传学上具有最密切的亲缘关系。对于我国现有野生稻的调查开始于本世纪初年。1917年,美国人麦尼尔在广东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一带首次发现了普通野生稻。1926年,我国水稻学家丁颖在广州东郊犀牛尾的沼泽地带发现了野生稻;随后在番禺、增城、丛化直至广西的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都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he botanical neolithic revolution[J] . Robert Orr Whyte.Human Ecology . 1977 (3)
←
1
→
共 1 条
[1]
The botanical neolithic revolution[J] . Robert Orr Whyte.Human Ecology . 1977 (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