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地森林植被改良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杨光
丁国栋
常国梁
杨莉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容重; 孔隙度; 水稳性团粒结构; 饱和导水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比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类型退耕还林地、草地、农田的土壤性质,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土壤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容重最小,为农田容重的62%,青杨青海云杉混交林是农田土壤容重的83%;0~15 cm土层青海云杉混交林>0.25 mm的团粒结构含量为45.21%,草坡、耕地分别为32.18%、20.81%;北落叶松纯林的最小饱和导水率是1.22 mm/min,林地中饱和导水率最小的是落叶松青海云杉混交林,为0.17 mm/min,草地和农田分别为0.11 mm/min0、.09 mm/min。退耕还林后,与农田相比,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针阔混交林改良土壤特性作用较好,除了华北落叶松纯林和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混交林外,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好于阔叶纯林和针叶纯林,草坡和农田较差,草坡略好于农田。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7+210 +2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土区切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J].
杨华 ;
刘家玲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2) :49-52
[2]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研究 [J].
张翼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2) :39-47
[3]   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饱和导水率的分析 [J].
马履一 ;
翟明普 ;
王勇 .
林业科学, 1999, (03) :111-114
[4]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 [J].
穆兴民 ;
徐学选 ;
王文龙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 (04) :120-127
[5]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J].
贺康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03) :44-50
[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林草资源和植被建设 [J].
吴钦孝,汪有科,韩冰,吴瑞雯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3) :2-7+13
[7]   我国耕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J].
杨瑞珍 .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02) :32-36
[8]   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综述 [J].
高维森 ;
王佑民 .
水土保持通报, 1992, (05) :59-63
[9]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 1983
[10]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 - 科学出版社 , 杨文治,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