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震次生干扰——兼论困难地区地震记录的改进方向

被引:23
作者
李庆忠
机构
关键词
干扰波调查; 李庆忠; 次生干扰; 视速度; 地震波; 反射波; 面积组合; 检波器; 仪表; 视波长; 组合爆炸; 折射初至; 可控震源; 折射波; 横波勘探; 地震勘探; 有效波; 炮点; 地震记录;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1983.03.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系统论述了由地表各种障碍物(不均匀体)所次生激发的地震干扰波,并指出它是地震勘探中最值得注意的干扰波。次生干扰的复杂性在于:(1)次生干扰可以分布于全记录,无法躲开,也不能切除。(2)它与有效反射波几乎有相同的频带范围,无法用频率滤波滤去。(3)次生低速干扰常常表现为“随机性”,而克服随机干扰一般采用的是统计法,但统计法克服干扰的本领总是很有限的。(4)次生干扰可以从四面八方传到排列,因此在记录上的视速度常常很高,最高可接近无穷大。侧面次生高速干扰可以与反射有效波十分相象,真假难分。有些次生高速干扰甚至在叠加时会得到加强。(5)由于次生高速干扰的视速度普遍高于折射初至波的速度,因此与反射有效波在视速度域及视波长域总是难解难分,不可能在野外组合中把次生干扰去除干净,只能留给室内处理。本文又指出了传统的地震教科书中论述干扰波调查方法的片面性。次生高速干扰往往在干扰波调查记录上不易被发现。相反地在生产记录及水平叠加剖面上却清晰可见。文中指出,克服次生干扰波最有效的方法是面积组合,直线组合会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并对面积组合的各种形式作了具体介绍,强调用玫瑰图的分析方法指导组合实践。在处理过程中,克服干扰波不能只在一个地震道上做文章。文中指出目前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通病,并认为混波、二维滤波及相干加强等方法是克服各种次生干扰波有效的方法。目前,进一步从记录中彻底消除干扰波的技术尚待研究完善。本文初步提出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25
页数:1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