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典型形态及未来趋势

被引:72
作者
王永真 [1 ,2 ]
康利改 [3 ]
张靖 [1 ]
赵伟 [1 ,2 ]
朱轶林 [4 ]
赵军 [5 ]
机构
[1]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2]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3] 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5] 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能量转换; 热泵; 分布式能源; 综合能源系统; 能源互联网;
D O I
10.19912/j.0254-0096.tynxb.2019-0763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能源互联网"三横四纵"的概念框架,该文按能量利用特征将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概念、起航和升华4个阶段,并梳理了各阶段对应的关键技术及典型形态,即:1)孕育阶段,以基于能的梯级利用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为主;2)概念阶段,以基于能的因地制宜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3)起航阶段,以基于能的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为主;4)升华阶段,以基于能的互联互济的能源互联网为主。可看出,综合能源系统是在能源转型驱动下逐渐形成的"冷热电气"多能源供应态势,并在互联网技术下逐渐体现出能的"商品化"共享特征,相关形态的规划、标准以及示范工程也已先行先试。最后,从熵的角度阐释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融合的机制,印证泛在能源网成为综合能源系统的未来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 [1] 我国地热产业整体评价与发展模式探析.[D].过广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07
  • [2] 转型背景下中国电力系统协同演化机理及路径研究.[D].聂龑.中国矿业大学.2017, 04
  • [3] 多能互补微网鲁棒多目标运行优化.[D].王鲁浩.山东大学.2017, 08
  • [4] 天然气基冷热电联供与热泵耦合系统集成研究.[D].康书硕.湖南大学.2016, 06
  • [5] 天然气节能减排经济性模拟与熵分析研究.[D].项凌.天津大学.2012, 06
  • [6] 中低温太阳热能与化石能源互补系统集成及水电联产系统研究.[D].罗尘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 10
  • [7] 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D].洪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 11
  • [8] 提高风电利用效率的风—电—热耦合系统调度方法研究.[D].西禹霏.东北电力大学.2018, 08
  • [9] 熵视角下的新兴产业路径演化研究.[D].万丹丹.大连理工大学.2018, 02
  • [10] 多能互补建筑能源系统电热储能容量优化配置.[D].朱倩雯.山东大学.20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