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被引:92
作者
潘桂棠 [1 ]
王立全 [1 ]
李荣社 [2 ]
尹福光 [1 ]
朱弟成 [3 ]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洋陆转换; 多岛弧盆系构造; 大陆地质; 特提斯;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对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30多年来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现今西南太平洋区域弧盆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板块构造登陆的现实主义替代模型-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是认识大陆地质演化的关键。基于该模式研究认为,特提斯大洋最初开始于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晚前寒武纪晚期,比太平洋体系更老。青藏高原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一系列弧后或弧间盆地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的岛弧造山作用实现大陆边缘增生。该现实主义模式即可成功地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过程,亦可为现在和将来特提斯构造域与亚洲大陆的地质工作所检验。多岛弧盆系构造的识别与深入研究不仅在造山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全面解剖造山带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与演化历史,而且对于分析前寒武纪大陆克拉通基底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51]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 [J].
鲍佩声 ;
肖序常 ;
王军 ;
李才 ;
胡克 .
地质学报, 1999, (04) :302-314+388
[52]   北祁连奥陶纪洋脊扩张速率及古洋盆规模的岩石学约束 [J].
赖绍聪 ;
邓晋福 ;
赵海铃 .
矿物岩石, 1997, (01) :36-40
[53]   西藏羌塘中部蓝片岩青铝闪石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才 .
科学通报, 1997, (04) :448-448
[54]   柴达木北缘奥陶纪火山作用与构造机制 [J].
赖绍聪,邓晋福,赵海玲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6, (03)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