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共享发展的双重逻辑

被引:8
作者
李志祥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共享; 正义; 共建共享; 共生共享;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9.02.001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其基础是"共享"理念。"共享"理念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和如何共享?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追问:共享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共享的理由和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享的方式。共建共享以自由主义的选择—责任理论为基础,认为共享的依据是共建行动(即选择—责任、付出—回报),因而要求以参与共建的方式确定共享的方式。共生共享以共同体主义的公民权利—义务理论为基础,认为共享的依据就是成员身份(即共同体—成员),因而要求具有平等身份的共同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共享。任何一个社会的共享都需要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相互补充、相互助益,没有共生共享的共建共享有可能导致贫富悬殊,部分人无法生存;而没有共建共享的共生共享有可能导致普遍贫困,社会发展动力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马克思共享思想的伦理特质 [J].
刘洋 .
伦理学研究, 2018, (01) :52-56+62
[2]   共享是中国文化的智慧、良心和符号 [J].
王泽应 .
伦理学研究, 2017, (03) :3-6
[3]   共享发展理念的伦理基础 [J].
向玉乔 .
伦理学研究, 2016, (03) :15-18
[4]  
论正义.[M].赫伯特·斯宾塞.商务印书馆.2017,
[5]  
尼各马可伦理学.[M].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2017,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
[7]  
公正.[M].(美) 桑德尔; 著.中信出版社.2011,
[8]  
道德的理由.[M].( ) 雷切尔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法)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著;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0]  
追寻美德.[M].(美) 麦金太尔 (Macintyre;A.) ; 著.译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