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

被引:10
作者
孙建华
卫捷
张小玲
赵思雄
陶诗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高温酷暑; 季风涌; 暴雨; 台风; 西南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要介绍了2004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4 年汛期预测的结果。总体上看, 2004年夏季江淮流域的降雨分布较均匀, 没有造成大江大河及大范围的洪涝, 中高纬度典型的梅雨环流形势没有完全建立, 西风槽活动频繁。夏季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 (7月15~20日) 是高空低压槽前的持续性暴雨。2004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 多为低槽冷锋造成; 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 8 月登陆浙江、福建的2个台风破坏力较大; 江南和西北都出现了较强的高温天气, 江南和新疆的高温分别为副高和大陆高压造成; 9 月 2~5 日川东和重庆的降雨与低涡在该地区的稳定维持有关。从汛期实时降水预测结果看,预测系统对6~8月江淮雨带及其暴雨中心的预测较为准确, 对大范围的雨带无漏报和空报。而对华北地区降雨而言, 预测评分要低于江淮梅雨, 这可能是因为模式中的物理过程, 特别是降水的物理过程未能完全准确反映华北地区的情况。要提高华北地区降雨的预测水平, 今后应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2004年夏季短期气候集成预测及检验
    卫捷
    张庆云
    陶诗言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1) : 19 - 31
  • [2] 2003年夏季的异常天气及预测试验
    孙建华
    卫捷
    张小玲
    陈红
    赵思雄
    陶诗言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1) : 203 - 217
  • [3] 梅雨锋上的三类暴雨
    张小玲
    陶诗言
    张顺利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4, (02) : 187 - 205
  • [4] 2002年夏季气候及汛期实时预测与检验
    林朝晖
    孙建华
    卫捷
    周广庆
    张小玲
    陈红
    郎咸梅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 241 - 257
  • [5] 热带气旋的登陆及其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
    雷小途
    陈联寿
    [J]. 气象学报, 2001, (05) : 602 - 615
  • [6]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
    谢庄
    崔继良
    刘海涛
    赵思雄
    孙建华
    陈红
    曾庆存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4) : 323 - 333
  • [7]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I.模拟试验和机理分析
    孙建华
    陈红
    赵思雄
    曾庆存
    谢庄
    崔继良
    刘海涛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4) : 334 - 345
  • [8]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与中国东部汛期降水
    张庆云
    陶诗言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S1) : 17+19+21+23+18+20+22 - 17+19+21+23+18+20+22
  • [9] OLR低频振荡与西太平洋台风的发生
    谢安,叶谦
    [J].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2) : 143 - 150
  • [10] 中国之暴雨[M]. -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