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技术转型理论的海绵城市构建研究

被引:1
作者
杨青娟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社会技术转型; 可持续雨洪管理; 社会技术体制主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这个系统的建设意味着从传统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社会技术转型。参照澳大利亚的发展过程,研究显示在海绵城市发展前我国城市大多数还处于"城市高效排水控制阶段",并在国家大力推行之后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转化依赖于社会技术体制主导的发展路径。我国的大量推广对这个发展路径非常有利,但同时也会伴随快速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政府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应该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面承担更多的角色,从进一步构建社会大环境、创新管理机构和社会技术体制、促进机构合作和研究、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迅速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海绵城市建设的几大困惑与对策分析
    张毅
    李俊奇
    王文亮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 (12) : 7 - 11
  • [2] 浅谈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
    张颖
    [J]. 科技信息, 2011, (26) : 59+61 - 59
  • [3]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
    李俊奇
    刘洋
    车伍
    [J]. 城乡建设, 2011, (08) : 75 - 76
  • [4]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呼吁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侯春梅
    张志强
    迟秀丽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11) : 1211 - 1214
  • [5]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傅大友
    芮国强
    [J]. 江海学刊, 2003, (04) : 92 - 98+206
  • [6] Actors working the institutions in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The case of Melbourne's stormwater management[J] . Rebekah R. Brown,Megan A. Farrelly,Derk A. Loorbach.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13 (4)
  • [7] The hygienic transition from cesspools to sewer systems (1840–1930): The dynamics of regime transformation[J] . Frank W. Geels. Research Policy . 2006 (7)
  • [8]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he transition in water supply and personal hygiene in the Netherlands (1850–1930)—a case study in multi-level perspective[J] . Frank Geels. Technology in Society . 2005 (3)
  • [9] Technological transitions as evolutionary reconfiguration processe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and a case-study[J] . Frank W. Geels. Research Policy . 20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