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血管痉挛后局部脑血流量与微血管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任传成
王云甫
谢连红
周亚刚
钱湘绮
余桂军
周玲
倪冬艳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局部脑血流量; 神经节苷脂; 尼莫地平; 微血管图像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GM1)对脑血管痉挛 (CVS)后局部脑血流量 (rCBF)与微血管的影响 ,以探讨其防治CVS的可能性。方法 将 2 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VS组、尼莫地平组 (Nim组 )、GM1治疗组 (GM1 T组 )、GM1预防组 (GM1 P组 )。运用蛛网膜下腔二次注血制备CVS模型。每组分别于二次注血后 0h、0 5h、1h、3h及 6h测量rCBF ;6 5h后断头取脑 ,抗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微血管 ,图像分析观察颞叶皮质微血管的数密度、面密度。结果  (1)rCBF :二次注血后CVS组、Nim组、GM1 T组的rCBF明显下降 (均P <0 0 1) ,6h时Nim组、GM1 T组的rCBF回升至注血前水平 ,CVS组的rCBF无明显回升 ;GM1 P组在二次注血后rCBF无明显下降。 (2 )图像分析 :CVS组的微血管数目、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减少 (均P <0 0 1) ;Nim组的微血管面积较对照组、CVS组明显增加 (均P <0 0 1) ;GM1 T组的微血管数目、面积及平均面积较对照组、CVS组显著增加 (均P <0 0 1) ;GM1 P组的微血管数目、面积及平均面积增多最明显 ,与CVS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均P <0 0 1)。结论 蛛网膜下腔二次注血可降低rCBF、减少皮质微血管数目和面积 ,诱发CVS,尼莫地平可缓解CVS程度 ,但GM1的治疗作用比尼莫地平更强 ,并能预防CVS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3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胡志兵
    陆雪芬
    郑德枢
    易咏红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1, (03) : 162 - 163
  • [2] MK—80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中
    周岱
    崔岗
    鲍耀东
    [J].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7, (02) : 210 - 211+406
  • [3]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的体会
    任占平,郑绍光,陈尉麟
    [J]. 诊断病理学杂志, 1994, (03) : 176 - 176
  • [4] 一种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的建立
    季鹰
    吴建中
    赵雅度
    尹可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1, (01) : 13 - 15+79-80
  • [5] The use of antioxidants to prevent glutamate-induced derangement of calcium ion metabolism in rat cerebral cortex synaptosomes
    Avrova N.F.
    Shestak K.I.
    Zakharova I.O.
    Sokolova T.V.
    Tyurina Yu.Yu.
    Tyurin V.A.
    [J].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2000, 30 (5) : 535 - 541